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贡献
人类生活在大气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均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为影响。应对气候变化,人人有责。
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任务,提出规划安排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6日~17日在德国波恩举行。届时,我国将派出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参会,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中国在过去五年中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那么,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就有哪些?10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负责人李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解振华表示,最近十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4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问:请介绍一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相关情况。
解振华:最新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重点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就,共分七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个部门、各地方、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及成效。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彰显了我国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谈判进程,坚定维护公约的原则和框架,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遵循缔约方主导、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的多边谈判规则,不断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中国愿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不断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我们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为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物及设备援助,对其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政策规划、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并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本着对中华民族福祉和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承担与中国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采取有力度的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对这个论述,您怎么理解的?
解振华:过去的五年,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中,中国发挥了积极建设性的作用。这个论述是对过去五年来中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客观评价和总结,也是对未来我们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所要发挥作用的期望和要求,所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过去五年,我们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作为国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机遇,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比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节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增加森林碳汇。这些行动应该说是走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最后的结果是我国的经济在平稳、健康地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一直在实施。最近这十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4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做到了气候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了双赢。国际社会一直把中国的这种做法作为一种最佳实践加以肯定和相互交流,也作为一种最佳模式加以推广。
在多边进程中,中国积极参加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特别是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将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相结合,走在了国际社会的前列。
问:中国是否会在今年年底按计划在全国启动碳交易市场?全国范围内碳交易市场生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李高: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国际国内都比较关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出台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可靠的交易系统,还要开展扎实的能力建设等。相关制度政策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碳市场建设需要较长时期的不断完善。
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等七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个试点的工作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来探索和积累经验。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工作取得积极成果,目前总体进展情况良好。我们也有信心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完成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切实发挥碳市场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作用。
问:对于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您对会议成果有什么期待?
解振华:我们希望波恩会议能够取得国际社会预期的成果,中国代表团会为波恩大会的成功做出贡献。我们主要有几点期望:第一,希望在今年的会议成果当中,能够有一个全面反映各方诉求,平衡反映《巴黎协定》各个重点要素的可供明年谈判的实施细则案文草案;第二,希望通过大家的磋商和讨论,能够达成一个促进性对话的框架、原则和程序性安排,明年转入正式对话;第三,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各国能够就2020年之前的承诺和行动做出报告,对各国的行动进行一次检查,来督促各国进一步兑现承诺。特别是发达国家2020年之前要率先实现减排,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金的资金技术支持。我相信,各国的共同努力将为明年的成果和2020年之后的行动奠定一个非常好的政治基础。
问:请问“十三五”以来我国碳强度下降的趋势怎么样?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的目标?
李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也在国内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这是一个约束性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十二五”期间碳强度下降了21.8%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这是一个很有力度的目标,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十三五”以来,我们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在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2016年碳排放强度下降了6.6%,今年前三季度又进一步下降了4%左右,目前实现“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进展态势比较好。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工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工业领域去产能成效显现。“十三五”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又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了4.6个和4.8个百分点。
二是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新的成效,通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加强节能监督检查措施,我们取得了节能降耗方面比较显著的成绩。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5%,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的能耗同比又下降了3.8%。
三是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我们有效控制煤炭生产和消费,促进煤电的有序发展,多措并举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
“十三五”以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预计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6%。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煤炭消费约28.4亿吨,同比下降了2.4%,水电、核电、风电三类电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1.1%。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8%左右,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其中,煤炭消费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与2005年相比,我们在GDP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煤炭占比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较快上升,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还有核电的在建规模都居世界第一,碳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煤炭消费总量出现连续几年下降情况,扭转了多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的趋势初步显现,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经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且为实现2030年的目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有些地区高耗能行业项目重新出现了增长较快的苗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的工作,进一步强化目标约束,防止化石能源消费出现反弹,防止过去取得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成果受到蚕食。为了确保实现“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强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
第二,持续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
第三,继续大力推动节能提高能效;
第四,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的低碳发展;
第五,进一步完善节能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形成推动低碳发展的政策合力;
第六,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第七,更好地动员全社会参与低碳行动,提高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培育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模式。